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

作者: 时间:2023-02-23 点击数:

一、基本情况

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拥有一支掌握医学仪器、纳米医学、医用材料、生物传感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治学严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名,博士5名,江西省双千(青年)计划人才1人。负责医疗电子及医用材料两个方向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承担了生物医学工程、物联网工程、医学影像技术等本科专业的电子及材料类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实验教学,还承担了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和电子竞赛的指导工作。

二、科学研究

融合包括教研室骨干成员在内的博士5人,硕士6人,以及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成立了赣州市纳米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员研究背景涉及物理、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理论计算、电子信息等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拉曼光谱、超分辨显微镜等先进表征手段,同时与理论计算结合,在微纳米领域开展与心脑血管和癌症相关的纳米医学检测、超早期诊断、纳米载药等方面的研究。拥有一间120平方米实验室和一间设施完备的20平方米样品制备室。实验室配置Bruker JPK nanowizard 4 BioScience生物型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系统、超分辨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以及组织学切片机、超声细胞粉碎仪、真空浓缩仪等制样设备。中心博士的研究工作均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开创性,发表SCI学术文章共计40余篇,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三、专业建设

教研室负责生物医学工程的本科专业建设,依据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并结合我校医学背景,明确了专业定位以医学仪器、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为主要方向。课程设置上体现生物、医学知识与电子、信息、材料的医工交叉融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掌握生命科学、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广,可在医疗器械、医用电子仪器、医学信息、医疗设备检测、医用材料、纳米研究和表征等生物医学工程相关领域单位从事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安装、调试、售前及售后技术服务;可在各大医院从事X线机、CT、MRI、PET和放疗等设备的技术操作、管理和维护等工作;还可继续攻读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材料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四、教研室特色

教研室以国家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导,按照“多学科高度融合,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适应产业需求,综合生命科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知识,突出医工交叉融合的特点,致力于培养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教研室不断改革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开放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的能力;建立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有纳米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和组织工程材料与生物打印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级中心;有医学传感器、嵌入式生物医学电子、医疗器械等13个专业实验室;与深圳迈瑞、广州天成、南京普爱、上海康达等行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多家三甲医院建立了深入的校企、校医合作。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原则,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电子大赛,取得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团队赛江西赛区一等奖、江西省大学生现场电子设计制作大赛个人赛一等奖等可喜的成绩。

版权所有:赣南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邮箱:xxgcxy@gm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