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队牵头人:杨辉
2.人员基础
本团队共有9人:杨辉、彭维杰、钟佳宁、谢仁箭、张翔、蒋淑平、李玉梅、许春明、刘林;其中副高以上5人,博士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赣鄱英才1人。骨干成员研究领域涉及材料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力学等方向,完全能够满足团队对未来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研究领域
仿生水凝胶体系开发、血管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体系设计、智能药物控释系统构建。
4.研究特色
组织工程学科方向聚焦血管生物支架材料研发、生物3D打印技术开发,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基于组织工程的体外新药筛选平台开发研究等领域。
5.主要研究方向
面向国家与地方经济的重大需求,重点围绕多功能组织工程支架体系开发及干细胞定向分化技术等应用问题,设立主要的研究方向:
(1)小口径人工血管材料体系及预血管化技术开发
心血管疾病通常伴随血管狭窄或堵塞,严重者需植入血管支架或人工血管。目前合成人工血管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但小口径血管因容易造成血栓而难以商业化推广。为此本团队致力于小口径血管的材料体系开发、空间结构控制以及预血管化技术应用等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2)骨关节炎体外评价模型构建及修复材料开发
骨关节炎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关节致残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未来我国将面临骨关节炎发病高峰期问题。目前,骨关节炎的病理尚不完全明确,现有治疗方式集中在缓解症状上。因此,本团队致力于构建精准骨关节炎体外三维模型以揭示骨关节炎发病机理并探索其作为材料及药物筛选的商用价值;同时,将围绕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功能修复材料的开发开展研究工作,并努力实现产业化。
6.发展目标
(1)以血管支架材料体系及结构设计为基础,进一步开发该材料在构建其他组织甚至器官的潜能,探索并揭示材料诱导组织再生的机制;
(2)构建骨关节炎体外评价模型和新型骨关节润滑分子,推动该体系的产业化进程;
(3)近三年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7.主要科研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5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1人,一区论文1篇,拥有江西省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赣州市组织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